《那片山那些人》欄目選取邊境蘭貴縣為大背景,準備挑選數個貧困家庭,深入取材,以紀實手法將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真實生活展現出來,同時在每期欄目中插入當地各類特產的介紹和宣傳,通過電視節目的傳播,將這個貧困縣推向全國,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商企入駐投資。
相較蘭貴縣的其他轄村而言,白楊村已經算是縣裡稍微富裕點的村落,考察第一站選在這裡,張書記等人共有兩層考量。
一是考慮到電視台的考察團成員都是大城市來的,其中還有出身顯赫的豪門公子哥。張書記等人此前都沒和考察團接觸過,也摸不准這些城裡人的脾性,如果一來就把蘭貴最窮困潦倒的一面展現出來,他們怕引起考察團的反感。
二是白楊村近年來通過電商渠道,已經走在了脫貧致富的前列,張建良也想用白楊村當例子,告訴這些濱港來的大老闆,他們蘭貴縣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不會讓流進來的真金白銀打水漂,未來可期。
村裡的大路還沒修好,汽車開不進去,到村口時,車隊便靠邊停下,眾人紛紛下車,步行前往最終目的地。
好些村民聽見汽車的聲音,都圍了過來,一個個好奇地抻長脖子打望。
「欸?這不是小趙主任嘛。」
一個穿花短袖的年輕女人詫異地睜大眼,懷裡的孩子咬著根狗尾草忽然哇哇哭起來,她有點心煩,一邊耐著性子抱著娃晃,一邊說,「這麼多人,要整哪樣(幹什麼)啊?」
「好像是什麼電視台的記者。」回話的是個五十幾歲的老阿姨,她膚色黝黑結實粗壯,往嘴裡丟了顆炒胡豆,一副好牙口把豆子嚼得嘎嘣響,「之前我聽小趙主任說過,要來我們這兒選一些家庭,錄節目。」
「電視台的啊?那才是撿豁皮(撿到便宜了)。」女人二十幾年來從沒離開過這個村子,一聽這行人是電視台的,新奇得很,一雙眼睛直發光,「選什麼家庭錄節目?給錢不?」
老阿姨說:「估計要給哦。肯定是選岑狗娃那種家庭,媽老漢兒都死完了,剩個家婆還是個拖油瓶。」
女人聽完嘆了口氣,拿手拍拍娃的背,唏噓道:「狗娃確實造孽。」
*
最近蘭貴的天氣還算好,下完雨立馬就出大太陽,鄉間小路上全是干到皴裂的泥巴,並不難走。
一行人踏著步子往前面行進,步行大約十來分鐘,終於看見一間火磚砌成的房子,屋頂的瓦片破敗失修,孤獨伶仃坐落在幾條泥土路的交匯處,看上去孤單又可憐。
程菲頂著烈日抬頭望,眯了眯眼睛,老遠便瞧見一道瘦小的身影坐在火磚房的小院裡,不知在幹什麼。
「狗娃!」小趙主任笑著招呼了句。
聽見這道嗓門兒,火磚房前的瘦弱小少年這才抬起頭來。
「狗娃,這就是我之前跟你說的考察團。」
趙逸文和小少年的關係顯然還不錯,進了院子,他直接就走上去摸了摸小少年的頭,笑容溫和,「這些哥哥姐姐想把你每天的生活記錄一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50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