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塵沙之境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傳頌神的意志的神聖教廷,在兵王赫稀不在的情況下,強行突破神定下的法則渡過稀水,只為了進入暗之神殿侮辱稀水支系,這樣的流言,會讓神聖教廷的凝聚力徹底瓦解。

只有兵王赫稀身上可能帶有能夠阻止大災變發生的神聖遺物,卻拒絕神聖教廷查看一下的要求,並且借著稀水據守,才能夠讓哲哲們渡過稀水這件事具有合理性。

當然,在兵王赫稀的角度,他認為哲哲們能夠渡過稀水,是因為掌管暗元素之神的意志,此時無法庇佑稀水支系的原因。

他之前就有這樣的猜想,所以他是以這個為前提去假設離哲的行動。

兵王赫稀不知道的是,真正讓這些哲哲們無法渡過稀水的原因是眾神共同設定的法則之力。

而這個法則在候選者進入塵沙大陸時就已經有所改變,只不過這個改變不會一步到位。

在災變時代開啟之前,如果稀水沒有被渡過,那麼稀水雖然會變得可以渡過,卻會受條件限制。

比如不可飛越,只能諸如游過去,或者像哲哲們之前那樣分開水面後走過來,進入稀水之後又再借用魔法繼續前進。

但這個魔法也還是與水面保持接觸,總之需要時間,這個時間就是給受到庇佑的種族,接受原本不可逾越的法則防線變得可以逾越的變化。

否則,像神聖教廷這樣掌握了隱秘的、海量的天授詩信息的組織,直接突襲各個種族的發源地,如果這個族群剛好不興旺,只在發源地繁衍生息,那麼這些種族全都要措手不及直接被滅族。

要知道,在塵沙大陸上,各個種族的初始實力就並不對等,如果沒有這個緩衝的話,靈階龍族如果有心,那為了獲得任務物品一條龍就直接可以解決一個種族的發源地。

所以,兵王赫稀雖然是從另一個角度去假設和思考事態可能的發展,卻意外契合了最後的結果。

人族的副團長讓僱傭兵團中的人族分成幾個小隊,各自負責拆分一件大型晶石機械,負重分批進入東方人族遺址附近的山脈,只等兵王赫稀發出信號就從山脈上方用繩索下滑進入遺址。

而另一個赫稀支系,則是分批從不同的方向到達關隘另一面,等待人族副團長確認遺址可以進入之後,直接使用飛行器械飛進這座遺址。

這座遺址被建起來的時候,塵沙大陸的人族還沒有發明出飛車和飛行器械一類的機械裝置,所以,古代的東方人族認為關隘的城牆修得越高,他們就越安全。

但是他們還是低估了自己對於魔族的誘惑力。

在哲哲們來到這裡的時候,兵團的大型晶石機械已經被安裝好,人族的機械操作者消耗著晶石居高臨下對著正在上飛的哲哲們進行阻擊,他們訓練有素,配合得恰到好處。

魔法的光影在東方人族的遺址跟前炫麗地綻放,很有種爆炸藝術的美感,但是參與者們並沒有任何欣賞這種美感的閒情逸緻。

哲哲們知道這樣的大型晶石機械的續航是有限的,這個續航取決於人族攜帶了多少晶石供這些機械進行消耗,還有就是他們的配合什麼時候出現空隙。

而離哲和哲哲候選者,要解決的則是赫稀族另一個支系的靈階首領,對方以一敵二,只要把他解決了,攻下這座東方人族遺址,就是早晚的事。

而這個時候,哲哲們的身後,兵王赫稀居然帶著二十多名赫稀衝出了那座暗之要塞。

要知道,赫稀們在渡過稀水的時候,是有所折損的。

稀水支系本來就只有三十個左右的戰力,如果去除沉入稀水水底犧牲的、受傷後不能馬上投入戰場的,這二十多名赫稀,恐怕就是稀水支系最後的有生力量。

但是兵王赫稀居然敢帶著他們從那座堅固的暗之要塞中衝出來,如果說,之前的兵王赫稀兵王之名只是傳聞,那麼此刻,他真正的戴上了這個並沒有實體的冠冕,名副其實。

側翼的哲哲們也受到了襲擾,關隘兩側高聳的山脈雖然極大影響了行軍,不利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是僱傭兵團的人族本來就是擅長游擊的戰士,又長期穴居在山岩洞窟里。

攀援極費功夫,而且不可能大量裝備機械飛行裝置,除了造價高昂之外,機械飛行裝置在空中不能更換晶石,而且在山脈上方會有尋找落點的困難。

這導致在山脈上方的人族戰士無法從這一側的絕壁俯衝下去。

雖然有這種種困難,但是人族戰士在絕壁上方卻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居高臨下。

在絕壁上方,山上岩石上長出的樹木上,人族戰士手持著一種非常節約晶石的機械裝置——利用風元素和火元素的能量把山上的石頭推射出去,給側翼支援而來的哲哲隊伍造成襲擾。

他們要做的就是拖住這些哲哲,讓關隘和要塞前後夾擊的盟友和離哲的突襲隊伍之間分出勝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