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被人類所認知的神,自然便是被作為圖騰崇拜的「太陽金烏」「巴虺大蛇」以及三星堆「青銅神樹」。「混沌」載於《山海經》,記錄時間與三圖騰相去不遠,但直到建安十三年開始的大疫之前,都未被大規模崇拜過。
「大乘」最早出自北魏妖僧法慶之口,此後數百年,以「大乘」為名的邪教活動層出不窮,以致於《大明律》有明文:「凡師巫假借邪神,或妄稱大乘,一應左道亂正之術,為首者絞,從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可見危害之大。
相較之下,「爛柯」「洛書」就非常低調,前者僅記載有一分身「爛柯人」行走於世,而後者雖以「九宮算」著稱,但直到青銅像出土之前,都不被認為是一名神祇。
顯然,在邪神的鄙視鏈中,「鳥」「蛇」「樹」是毫無疑問的「前輩」,甚至有「三柱神」之稱;「大乘」因其掀起的無數腥風血雨聞名於世,在克學界有「撒旦」之譽;「混沌」在華夏活躍於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期間,尤其在大秦人那邊信徒眾多;「爛柯」是不在狀況內的方外之神,唯有「洛書」,大家一致的反應是:啊?這也是個神?
如果說「邪神鄙視鏈」還只是看一個樂,那麼接下來的「邪教傳播學」就是實用的重磅學問了。
速讀了幾部板磚書的目錄和部分章節後,洛書總結出「邪教的精神控制三定律」:
第一定律,隔離。將受害者從家人、朋友等可能提供幫助的人身邊隔離開來,使之處於邪教信眾的「繭房」中,無法有效獲取外界的信息。
第二定律,重複。洗腦貴在持之以恆,有道是謠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第三定律,獎勵。沒有好處的事是很難長期堅持的,邪教也要給信徒一點甜棗來維持他們的信仰,哪怕是發雞蛋呢?
雖然醍醐灌頂,但洛書琢磨了一下,覺得這些並不適用於白牙島的現狀,自己需要的,恐怕是「網際網路的邪教傳播學」。在這個新東西上,圖書館裡的這些書,恐怕就有些過時了。
第23章 亂入的連山文學愛好者
從書籍完稿到出版要經過漫長的審查,即使是私印產品,從印刷到被圖書館收錄也是需要時間的,因此,藏書多少有一些滯後性。
在日落之前趕回宿舍,把門一關,洛書又馬不停蹄地打開了「連山歸藏」論壇。
從程玖那裡得知,該論壇確實是「連山學者」的聚集地,優點是信息更新及時,缺點則是可信度大打折扣。
什麼,你問為什麼可信度沒有保證?
據程玖說,連山學界也存在大量爭論不休的模糊地帶和學藝不精的人,何況,論壇上發言的,大多數甚至不是連山學者。
此事就說來話長了。
雖然註冊要答題,且題庫堪稱偏門到變態,但「連山歸藏」畢竟不是那種邀請制的封閉論壇,仍然難免魚龍混雜。
研究連山學這種事情,可做不可說,你總不能公開宣稱,世界不是唯物的,在人類和人類的科學之上,還存在著古神——那不就成了邪教分子了嗎?
所以,名義上,連山學界自稱是一群小眾文學愛好者,熱衷於一種以絕望瘋狂為特色的科幻恐怖文學。創作這種文學的作家被稱為「連山派」,在大秦那邊,則稱作「克蘇魯文學」。
披上文學的外衣,雖然方便了在太陽下面活動,但也難免混入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真的把「連山派」和「克蘇魯」當成科幻恐怖文學,出於獵奇的心理專門找來看。其中一些人被「連山派」作品中充斥的混亂瘋狂的世界觀,以及古老的、對未知的恐懼所吸引,轉化成了真的連山文學愛好者,紛紛湧入「連山歸藏」,活躍度甚至把連山學者們甩出好幾條街。
你當然不能指望這些文學愛好者在發帖的時候嚴謹措辭、小心考證——拜託,這不是討論地攤恐怖小說嗎?怎麼一股老學究的味兒呢?
因此,論壇上的內容也就變得一言難盡起來了。
這還只是初級階段,後來對「連山文學」深度中毒的骨灰愛好者們已經不滿足於當個卑微的讀者,紛紛開始下場創作,不用說,他們的作品十之八九純屬虛構,用「連山學」的眼光來看,就是偽作。偽作的數量呈井噴之勢,真作埋在其中,堪稱大隱於市、滄海遺珠,讓連山學者苦不堪言。
事情發展到今天,連山學者甚至總結出了一套約定俗成的離譜篩選方法:有ISBN碼的不看、完結不看、作者沒進精神病院的不看。
可想而知,如果這些茫茫多的「連山文學」中某一部破圈大火,那麼科幻恐怖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大眾愛好,而「連山歸藏」論壇勢必要被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所淹沒,屆時說不得被鳩占鵲巢的連山學者們只能抱頭鼠竄、另建根據地……
言歸正傳。雖然缺乏嚴謹的文獻引用、以「我有一個親戚」開頭的連山文學基本完全不可信,但論壇對邪教現象和邪教傳播的討論還是頗有價值的。
「我有一個疑問啊,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的傳播效率是指數提高的,為什麼邪教卻沒有井噴擴散呢?要說全靠審核力度,我是不信的。以網際網路每秒的信息生產量,靠前AI時代的人類審核員,這不是逗麼。」
好問題!
可以說是問出了洛書的心聲。
參與討論的大多只是連山文學愛好者,但在這個非神秘學問題上,有無背景知識不影響他們的真知灼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50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