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假如克蘇魯小說都是紀實文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204章 二十七年夏至

格物二十七年,也是公元1791年。

十二年過去,林家姐弟已經從少年變成了大齡青年,而收容隱器也從少年時一腔熱血參與改變歷史的壯舉,變成了一份無法卸下的、沉重的責任。

越是接觸連山學,越是發覺人類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格物致知只是孩子的遊戲,混沌與瘋狂,才是宇宙的真相。

此時的林家早已不同以往,族中子弟考取格物科的足有五人,其中三人在工部任職,真正實現了「格物傳家」。林老爺子已經去世,走的時候含笑九泉,免於看到從1791年開始的動亂年代裡,族人是怎樣四處飄零,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

這一年夏至,順天府仍然是一派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景象。那些嗅覺靈敏的,或許已經從花團錦簇中聞出了幾點火星子,但絕大部分穿梭於市井的普通人,對即將到來的崢嶸歲月都沒有絲毫預感。

順天府近日裡最大的事,是那位年逾三十的林家大小姐,終於要出嫁了。

出嫁只是個幌子,背後真正的目的,是以嫁妝的名目,將隱器運出林家。

從邪神那裡他們早已得知,就在1791年秋天,一場爆發於應天府的起義將會迅速席捲半個大明,保皇派與革命黨人對峙半年後,大明最後一個皇帝朱慈爍暗中聯絡革命黨人,以一種「皇上為何謀反」的戲劇化方式退位。

這一年,是辛亥年。

但戰亂並沒有那麼容易結束。保皇派和君主立憲派又先後推出了幾個偽帝,雖然老朱家的人試圖隱姓埋名低調行事,但流血的王座依然沒有放過他們。

所有人都認為,跟以往每一次改朝換代一樣,動亂總會結束——這確乎是事實,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動亂持續了一個世紀。

從林老爺子那一輩開始,經過二十年的鑽營,林家已經是順天府的龐然大物了。樹大必然招風。

在十二年明里暗裡的搜羅之後,「封印物」已經積累到一百三十多件。這些物件的奇詭,連林家姐弟都感到心驚。無論落到保皇派、君主立憲派還是民主革命黨人的手裡,都不可能抵抗住巨大的誘惑,不去使用它們。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了,還不知會為這段風雲激盪的歲月添上多少詭譎的暗殺——但如此一來,便與收容隱器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抬箱和吹拉的送親隊伍連綿數里,在這喜慶的氛圍中,沒人知道箱子裡是多麼怪異可怕的東西。

林勉送到順天府城外十里,被林嬰阻止:「到這裡就夠了。你該回去了。」她默了一下,忽然問:「是你吧?」

林勉笑了一下:「是我。(神)早就走了。」

洛書還是很有眼色的,把離別的時刻讓給了他們。

林嬰也笑了一下:「好。」然後就把轎簾放了下去。

自此以後,山河動盪,他們餘生再未相見。

洛書不知道在後來的歲月里,林勉是否後悔過少年時召喚邪神的草率決定——但即使後悔,他也永遠不會承認。

林嬰遠嫁西南後,不久便傳出慘事:一場有如天降的大火把宅院燒得乾乾淨淨,幾乎夷為平地。至於新婚的夫婦,大概屍骨無存了吧。

這當然是一種障眼法,是在洛書幫助下開發出的隱器「火鐮」的逆轉用法:將建築拖入亞空間的夾層,點燃只存在於亞空間的火焰。雖然在眾目睽睽之下,大火是在人進入宅院後才燒起來的——目擊者因此認定整座宅子無人生還——但裡面的人其實安然無恙。

林勉以悲傷過度為由,稱病辭去工部的職務,很長一段時間閉門不出。

此後他仍在亂世中盡力搜羅隱器,這種「不務正業」的,對怪談和古董的痴迷,連他的子女都不能理解。其子在回憶錄中寫道,「父親和堂姑母都沉迷於《子不語》一類的民間怪異故事,到處搜羅與這些故事有關的物件。若非醉心於此,以他們的才華,原本應當有更高的成就。」

民國二十七年,林嬰再回到順天府時,那裡已經不叫順天府。這座城市現在的名字,叫北平。

此時林勉已經病逝,林嬰代替他在青銅爵中錄下了那段改變他們一生的影像。錄完以後,她想像著在邪神口中的「另一條時間線」里,少年林勉被青銅爵中出現的白髮林嬰嚇個仰倒的畫面,不由得笑了一下。

邪神說每一件發生過的事情都不會消失,過去和未來同時存在。當過去發生改變的時候,新的記憶會和舊的「來一個攪勻」。

林嬰從前將信將疑,但大概是跟隱器待在一起太久了,她也逐漸沾染了些許「超自然的特性」——在錄下影像的瞬間,她真切地感覺到了新的記憶在形成,仿如重新經歷一遍年少時光:

林勉驚慌地舉著一隻青銅爵來找自己,語無倫次道:「姐,你老了!」

林嬰差點被他氣死:「你再說一遍?」

「不是不是,」林勉越試圖辯解,越舌頭打結,最後乾脆往爵中倒了酒給她看:「你看!那是不是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